1. 綠茶、紅茶、烏龍茶,其實都來自於同一種茶葉?
我曾以為綠茶是綠茶的葉子做的,紅茶則是紅茶的葉子。
但其實,他們都是用同樣的茶樹的葉子製成的。
之所以會有顏色和風味上的差異,是因為「製程」不同的緣故。
剛採摘下來的茶葉經高溫處理,使葉片保持原有的鮮綠色,便得到綠茶。
若是將葉子加以搓揉,使當中的兒茶素成分氧化,變成褐色,便得到紅茶。
而讓氧化過程中途停止的話,就能得到烏龍茶。
參考來源:《喝茶好科學》
2. 「味道」跟「風味」是一樣的嗎?
一般而言,味道是指源自於舌頭和嘴裡的味蕾等感受到的,像是「酸、甜、苦、鹹、鮮、油」。
而風味指的是上述的基本味道,再結合質地(脆、澀)、痛感(辣、刺激)和香氣,以及個人記憶,引導大腦去拼湊出一幅完整的圖像。
參考來源:《調味學:玩轉基本六味「鹹、酸、甜、油、苦、鮮」》
3. 涮肉片的重點?
我曾經和朋友一起去吃火鍋,點了盤好肉,結果朋友一股腦兒的將所有肉直接倒進湯裡,放著不管。
再怎麼好的肉質也都老掉了,實在浪費了這麼一盤好肉。
上一封信中,提到了煮東西的重點,這次說說涮肉片的重點。
魚和肉等,蛋白質凝固的溫度在60度左右,因此若讓水溫一直保持著沸騰狀態(100度),肉也就這麼放置著,就會讓肉片變硬、變乾。
在涮薄肉片時,其實水或液體的溫度只要大約有80度(鍋底冒泡的狀態),並將火維持在小火就行。將肉片放進水中,讓他舒展開來,觀察肉片顏色變化,到喜歡的熟度就馬上取出吧。
參考來源:《おいしさの「仕組み」がわかる 料理のキホン》
|